第四百六十六章 旧事-《汉家功业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  如果有,这位二殿下的背后,是与曹家有所交涉了吗?

      荀彧神色不动,道“走吧。”

      钟繇等了一会儿,出声道“走吧。”

      刘协这么多年来,一直活的战战兢兢,对于政务从不发一言,更不插手,御史台的事情,全权放手,坚持做一个名义上的‘御史大夫’。

      老管家想劝说几句,最终还是无奈的应着,转身回去。

      这一夜,真的不太平,却又好安静。

      但这一次,宫里无声无息,既无明旨,也无暗示。

      这半步,无数人一辈子都踏不上来。

      作为失败者,总共历史上,能活到现在也是极其罕见的。

      荀彧眉头不自禁的拧起,道“慢慢来吧。”

      看着这座十分低调,内敛,与以往王府的高贵奢华完全两样的陈留王府,荀彧心里组织着措辞。

      在过去,曹操出事,宫里向来当机立断,亲自出门力保。

      刘协跟着厚重的大门,心里渐渐沉了下去,轻叹一声,心里暗道罢了。

      刘协心里已经很清楚,他的好皇兄也想到了。

      刘协下意识的绷紧脸,不敢多想。

      刘辩伸手拿起茶杯,轻轻喝了口茶。

      在过去,大汉朝是有‘三台’的,但随着刘辩的改观,‘谒台’消失,但御史台依然存在,并且是由陈留王坐镇,是以‘二台一府治国’,御史台与尚书台、大司马府并列,是大汉朝最高审断机构。

      刘协眼神微变,连忙道“回陛下,关于曹司马一事,御史台已经查的差不多,是一些不臣之徒,纠合在一起,欲谋害曹司马,曹司马这次率兵清剿,并无过错。”

      除非宫里发话。

      刘愈眨着大眼睛,清澈透明,一脸纯真。

      “回来吧。”荀彧叫回小吏。他并不着急,陈留王,也有资格让他等。

      陈宫请罪的。

      刘协摸不透刘辩的心思,恭恭敬敬的站着,谨慎的措辞道“回陛下,是御史台查到的,并无人指使臣弟。臣弟,也是秉公而为,并无私心。”

      两人说着,便来到了陈留王府。

      司马防请罪的。

      刘辩打量着他,道“这是你查到的?还是有什么让你来做说客?”

      说完,他悄步往回走,走出十几步,才与管家低声道“将他们带到前厅偏房,避开其他人。”

      曹嵩目光骤警,道“到了这种时候了,元皓还是不肯与老夫明说。”

      “还不到时候。”

      曹操进了鸿胪寺,偏院亮起了灯光,传出阵阵脚步声,不多久就归于平静。

      同样黑漆漆、静悄悄的,还有鸿胪寺。

      荀彧看了他一眼,仿佛看出了他的心事,慢慢走着,道“我现在不担心曹操的事,有陛下在,还没有人能翻天。我更担心的是公达,他深陷朋党,不能自拔,长此以往,只会将陛下的耐心消磨殆尽,那时才是大祸。”

      刘辩眉头一挑,神色不动的注视着刘愈。

      刘协深知这个时候的时机多么敏感,担心他们是冲着他来的,所以慌不择路的跑到门口。

      刘辩放下茶杯,摸着他的头,道“你觉得呢?”

      虽然朝臣们都知道,宫里还是要保,可到底怎么保,保到什么程度,帝心是否转变,是一点没有底。

      除了尚书台的几位,御史台的刘协、戏志才,廷尉府的王朗,还有六曹的尚书,以及曹嵩,田丰。

      刘协的身份确实高贵,在朝局中,他的身份除了当今陛下,几无可比。

      钟繇点头,目中有些无奈。

      刘协一怔,不可置信的抬头看向刘辩。

      他这位皇兄,是刻意调他离开,在保他吗?昨夜荀彧、钟繇的深夜造访,不是他的意思?

      还是说,因为刘愈的几句话,改变了他的心意?

    
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