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二十六章 不隶台阁-《汉家功业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  荀彧转过头,道:“要多少?”

      “回尚书,三百万。”小吏道。

      荀彧愣了下,何咸的丧事,只要三百万?

      “给他。”荀彧道。

      小吏应着,转身离开。

      戏志才有些意外,道:“陛下,这还是要重用曹操吗?”

      荀攸想着曹操这一路走来,都是刘辩强行保护,道:“青州,也不是非曹操不可,我建议,曹操暂且留在京中。”

      戏志才当即道:“我同意,只是,陛下会答应吗?而且,青州那边若是再起变故,怎么办?”

      荀攸想了想,道:“那就让曹操移师,由朱使君全面接管整个青州,以朱使君的能力,应当问题不大。”

      荀彧却道:“朱使君能力确实有,但魄力不足。”

      戏志才看了他一眼,明白荀彧的‘魄力’指的是什么。

      朱儁在青州两年多,只能挡住黄巾军,而且屡有败事,并非他能力不足,也不是朝廷支援太少,而是朱儁缺少了皇甫嵩的‘狠辣’。

      皇甫嵩能屠城,能筑京观,杀降也毫不手软。

      这一点上,曹操比皇甫嵩还要狠,为了‘胜利’,曹操能够不择手段!

      但朱儁做不到。

      是以,一旦黄巾军再次涌起,朱儁狠不下心,根本控制不住局势。

      荀攸深深皱眉,开始认真想着人选。

      现在的朝廷是不缺武将的,可能够控制青州那种复杂局势的,找不到第二个!

      荀彧见荀攸与戏志才苦思,道:“这件事暂且放一放,说一说太仓的事。”

      太仓,也就是国库。

      荀攸压下曹操这件事,道:“陛下要清丈田亩、户丁登记,是为了从跟不上解决问题,这是国政,我等理当支持。不过,缓解国库空虚,我等也责任在身,不能躲避,否则到时用钱时,无法向陛下交代。”

      戏志才也点头,宫里的要求,他们要办,属于他们职责的,也不能因为这个要求而敷衍塞责,不管不顾。

      荀彧道:“那好,我们制定详细的计划,以吏曹、御史台配合,盯紧夏粮。”

      荀攸坐直一点,道:“好。下个月,我打算出京,从司隶到并州,再到冀州,走一圈。”

      戏志才看了他一眼,道:“要不要御史台派人随和?”

      戏志才因为是山阳郡的表现,在御史台内备受重视,不止品佚提升,权力也大增。

      荀攸想了想,道:“我这一趟,主要是安抚,不宜有大动作。御史台就不要了。对了,我听说王景兴还在京中?”

      景兴,王朗的字。

      荀彧看向他,目露疑惑,道:“不是说,他要调任刑曹右侍郎吗?”

      荀攸一怔,道:“吏曹没有这个提议。是尚书台的意思,还是宫里?”

      依照现在的制度,要么是有大人物举荐,要么是宫里指派,否则大小官吏,基本上是由吏曹先行遴选,而后上报、共议。

      戏志才见荀攸这么说,道:“我也听到这样的说法,既然吏曹没有。那,是丞相的意思?”

      众所周知,丞相杨彪唯一的‘党羽’,就是他家的西席先生,山阳郡太守,王朗。

      荀彧神情若有所动,继而道:“先不管他。冀州的盐场已经肃清了,志才,我想由你来看着。”

      戏志才病恹恹的,摇头道:“我手里没兵,给我也看不住,你还不如找韩斌。”

      荀攸将两人对话尽收眼底,咳嗽一声,故作掩饰的道:“前不久,皇城府与冀州牧、虎贲中郎将联合写信给我,说是,盐场由他们共同接管。但具体的运营,官吏安排,仍由吏曹、户曹决定。”

      戏志才愣住了,道:“这……”

      荀彧道:“皇城府?”

      荀攸欲言又止,瞥了眼戏志才。

      戏志才不自觉的笑了笑,道:“我怎么你们叔侄不那么熟啊?皇城府,由皇甫二公子为校尉,专司刺探,是陛下钦设,不隶台阁。”

    
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